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国工匠”陈可营:碧海丹心 技能报国

©原创 2024-01-15 21:15 湛江云媒  

陈可营在工作一线。

扎根蓝海14年,他先后参与9个海上装置建造、投产,多个“国内首次,行业领先”项目建设,连续攻克海油关键核心技术,带领团队解决了百余项生产难题,为公司增效上亿元,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南粤工匠”等市局级以上荣誉41项。2024年1月,广东省公布首批首席技师名单,他的名字位列其中,成为湛江市首位获得“首席技师”称号的技能领军人才。

他就是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中国海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陈可营。格子衫,牛仔裤,眼神纯净如蔚蓝大海,态度亲切随和,作为荣誉满身的“大国工匠”,陈可营如家乡山东泰安市盛产的泰山石一般,质朴浑厚、沉着稳健。除锤炼自身过硬技能之外,陈可营还成立了“海洋油气开采技能大师工作室”(陈可营创新工作室),为公司培养优秀技能人才,践行着技能报国的初心。

累石成山 成为蓝色国土上的“大国工匠”

2010年,陈可营毕业后,进入我国最大的对外合作气田-崖城南山终端。初出茅庐的他,一刻也不敢停歇,在技能提升上狠下功夫。短短两年间,他便从毛头小子到斩获中国海油技能大赛金奖的成熟工匠,并很快成长为海洋油气开采领域技术技能复合型领军人才。

2012年,带着过硬的技能本领,陈可营加入了涠洲12-8w/6-12油田生产准备组。作为中国海油首次在合作项目中取得生产作业主导权的项目,随着试生产日期临近,建造问题多、完工状况差、完工时间晚这“三座大山”压得现场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

攻坚的路上没有捷径,思索再三,陈可营意识到要想找到影响投产的关键问题,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查线”,沿着每一条管线从头到尾地查问题,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个阀门、一颗螺栓都得逐一摸排。那段日子很苦,陈可营每天的步数换算下来足有二十公里,由于频繁攀爬笼梯,他平均五天就会磨破一套工衣,手上更是磨出了一层厚茧;那段日子同样很甜,随着遗留问题见底清零,陈可营无异于看着亲手拉扯的孩子渐渐长大,连生产监督都拍着他的肩膀说:“现在你是最了解这个平台的人,没有之一!”投产前,为克服人手不足,他上五周班,休息一周后,接着出海,床铺紧张,他就带头在中控室打地铺,每天带领团队超过17个小时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工作,投产当天更是21小时紧盯在现场,最终保障了平台按期投产。

2022年5月,“海洋石油116”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进行坞修前单点解脱作业,解脱过程中,单点滑环偏离设计中心精度为正负5米之间,即fpso要在起伏的海浪间保持“纹丝不动”,难度不亚于蹦床上穿针引线。之前该技术一直掌握在外方手中,为攻克这一关键核心技术,陈可营连续两周吃住在办公室,带领工作室团队发起攻坚,翻译英文资料,编制施工方案,对每个关键环节开展应急推演,靠着这种敢为人先的拼劲,最终在无经验可供借鉴的困境下高质量完成自主解脱作业,填补了我国在内转塔式单点操作领域的空白。

14年来,陈可营参与了9个海上装置建造、投产,多个“国内首次,行业领先”项目建设,面对困难,每次他都冲锋在前,他说:“苦干、实干才能增长才干。”靠着这种实干精神,他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41项荣誉。

步履铿锵 将科技论文写在蓝色国土上

海上平台伴生气处理是中国海油绿色发展的一个瓶颈,陈可营秉持着“金点子大于金子”的理念,首创15项技术优化,通过“调参数,改流程,巧联动,守安全”四手联弹减排举措,成功实现火炬气回收技术突破,首次实践便实现回收低压伴生气3600万方/年,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此外,他还对南海首次应用的混输泵开展6项工艺改造,在行业内以最低成本解决了段塞流对混输泵的影响;针对海上平台频繁受台风袭扰影响产量的现状,他大胆创新,实现地面安全阀远程开关上的技术突破,为油气田“台风遥控生产”向高阶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技术等不来,要不来,只能靠自己!”争做开创者的自信和拼劲是陈可营烙在心中的使命底色。通过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其已申报国家专利80项,发表论文17篇,为公司创效上亿元。

点石成金 以初心如磐传承精湛技艺

整齐摆放的各类海油机器,精密的仪器,不断变动的数值……近日,走进“陈可营创新工作室”,走下海油一线的陈可营,又在三尺讲台上为学员们倾囊相授,用一个个仿真演练场景,为学员们带来沉浸式学习。

这个室内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海洋油气开采行业仅有的两套海上油气处理仿真模拟系统之一,配备了海洋石油仿真工艺、plc实验室、仪表校验室、动力教学室和中央控制室等必备教学装备的工作室,成为陈可营发挥“传帮带”作用的最好平台。工作室成立以来,陈可营就承担起员工技能培训的重任,累计开展授课6500余小时,培训对象覆盖“老中青”各级员工5000余人次,助力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在中国海油集团内达到领先水平。工作室先后获广东省及中国海油授牌,在中国海油首批授牌的五家大师级工作室中,是上游板块唯一一家,在2023年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公示。

牺牲个人海休时间,深度参与中国海油技能鉴定课程体系开发及题库建设,陈可营已累计编写各类培训教材15万余字,授课820余小时。徒弟在市局级及以上大赛获奖74人,在中国技能大赛斩获“1金3银12铜”。培养出两级专家4人、技师与高级技师36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部级能手20人,让一大批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充实在增储上产的各个岗位。

有人劝他,如今已然功成名就,何必陪一群年轻人辛苦备赛?陈可营笑着说:“我当年参加技能大赛的时候,非常渴望能有人指导我如何练习,如今,我在这些年轻人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渴望,我既有余力,就不能让他们独行。”

全力以赴,就是陈可营最宝贵的经验,他始终以新时代海油精神为指引,精研技艺、开拓创新、播种桃李,以实际行动助推海洋油气事业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军。

作者:文/记者林小军 李亚强 通讯员董哲 图/通讯员陈涛 王慰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苏碧银
值班编委:梁华

陈可营在工作一线。

扎根蓝海14年,他先后参与9个海上装置建造、投产,多个“国内首次,行业领先”项目建设,连续攻克海油关键核心技术,带领团队解决了百余项生产难题,为公司增效上亿元,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南粤工匠”等市局级以上荣誉41项。2024年1月,广东省公布首批首席技师名单,他的名字位列其中,成为湛江市首位获得“首席技师”称号的技能领军人才。

他就是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中国海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陈可营。格子衫,牛仔裤,眼神纯净如蔚蓝大海,态度亲切随和,作为荣誉满身的“大国工匠”,陈可营如家乡山东泰安市盛产的泰山石一般,质朴浑厚、沉着稳健。除锤炼自身过硬技能之外,陈可营还成立了“海洋油气开采技能大师工作室”(陈可营创新工作室),为公司培养优秀技能人才,践行着技能报国的初心。

累石成山 成为蓝色国土上的“大国工匠”

2010年,陈可营毕业后,进入我国最大的对外合作气田-崖城南山终端。初出茅庐的他,一刻也不敢停歇,在技能提升上狠下功夫。短短两年间,他便从毛头小子到斩获中国海油技能大赛金奖的成熟工匠,并很快成长为海洋油气开采领域技术技能复合型领军人才。

2012年,带着过硬的技能本领,陈可营加入了涠洲12-8w/6-12油田生产准备组。作为中国海油首次在合作项目中取得生产作业主导权的项目,随着试生产日期临近,建造问题多、完工状况差、完工时间晚这“三座大山”压得现场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

攻坚的路上没有捷径,思索再三,陈可营意识到要想找到影响投产的关键问题,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查线”,沿着每一条管线从头到尾地查问题,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个阀门、一颗螺栓都得逐一摸排。那段日子很苦,陈可营每天的步数换算下来足有二十公里,由于频繁攀爬笼梯,他平均五天就会磨破一套工衣,手上更是磨出了一层厚茧;那段日子同样很甜,随着遗留问题见底清零,陈可营无异于看着亲手拉扯的孩子渐渐长大,连生产监督都拍着他的肩膀说:“现在你是最了解这个平台的人,没有之一!”投产前,为克服人手不足,他上五周班,休息一周后,接着出海,床铺紧张,他就带头在中控室打地铺,每天带领团队超过17个小时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工作,投产当天更是21小时紧盯在现场,最终保障了平台按期投产。

2022年5月,“海洋石油116”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进行坞修前单点解脱作业,解脱过程中,单点滑环偏离设计中心精度为正负5米之间,即fpso要在起伏的海浪间保持“纹丝不动”,难度不亚于蹦床上穿针引线。之前该技术一直掌握在外方手中,为攻克这一关键核心技术,陈可营连续两周吃住在办公室,带领工作室团队发起攻坚,翻译英文资料,编制施工方案,对每个关键环节开展应急推演,靠着这种敢为人先的拼劲,最终在无经验可供借鉴的困境下高质量完成自主解脱作业,填补了我国在内转塔式单点操作领域的空白。

14年来,陈可营参与了9个海上装置建造、投产,多个“国内首次,行业领先”项目建设,面对困难,每次他都冲锋在前,他说:“苦干、实干才能增长才干。”靠着这种实干精神,他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41项荣誉。

步履铿锵 将科技论文写在蓝色国土上

海上平台伴生气处理是中国海油绿色发展的一个瓶颈,陈可营秉持着“金点子大于金子”的理念,首创15项技术优化,通过“调参数,改流程,巧联动,守安全”四手联弹减排举措,成功实现火炬气回收技术突破,首次实践便实现回收低压伴生气3600万方/年,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此外,他还对南海首次应用的混输泵开展6项工艺改造,在行业内以最低成本解决了段塞流对混输泵的影响;针对海上平台频繁受台风袭扰影响产量的现状,他大胆创新,实现地面安全阀远程开关上的技术突破,为油气田“台风遥控生产”向高阶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技术等不来,要不来,只能靠自己!”争做开创者的自信和拼劲是陈可营烙在心中的使命底色。通过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其已申报国家专利80项,发表论文17篇,为公司创效上亿元。

点石成金 以初心如磐传承精湛技艺

整齐摆放的各类海油机器,精密的仪器,不断变动的数值……近日,走进“陈可营创新工作室”,走下海油一线的陈可营,又在三尺讲台上为学员们倾囊相授,用一个个仿真演练场景,为学员们带来沉浸式学习。

这个室内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海洋油气开采行业仅有的两套海上油气处理仿真模拟系统之一,配备了海洋石油仿真工艺、plc实验室、仪表校验室、动力教学室和中央控制室等必备教学装备的工作室,成为陈可营发挥“传帮带”作用的最好平台。工作室成立以来,陈可营就承担起员工技能培训的重任,累计开展授课6500余小时,培训对象覆盖“老中青”各级员工5000余人次,助力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在中国海油集团内达到领先水平。工作室先后获广东省及中国海油授牌,在中国海油首批授牌的五家大师级工作室中,是上游板块唯一一家,在2023年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公示。

牺牲个人海休时间,深度参与中国海油技能鉴定课程体系开发及题库建设,陈可营已累计编写各类培训教材15万余字,授课820余小时。徒弟在市局级及以上大赛获奖74人,在中国技能大赛斩获“1金3银12铜”。培养出两级专家4人、技师与高级技师36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部级能手20人,让一大批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充实在增储上产的各个岗位。

有人劝他,如今已然功成名就,何必陪一群年轻人辛苦备赛?陈可营笑着说:“我当年参加技能大赛的时候,非常渴望能有人指导我如何练习,如今,我在这些年轻人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渴望,我既有余力,就不能让他们独行。”

全力以赴,就是陈可营最宝贵的经验,他始终以新时代海油精神为指引,精研技艺、开拓创新、播种桃李,以实际行动助推海洋油气事业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军。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网站地图